1998年张昌平履新岳阳市委书记,门前遇阻,揭秘1997年岳阳富氏风云

岳阳 更新于:2025-06-10 02:41
  • 冷蝴蝶222
    1998年,张昌平上任岳阳市委书记,却发现自己连市委大门都进不去。
    1997年,岳阳有个叫富盛公司的玩意儿,打着高回报的旗号到处吸钱,总共卷了6.8个亿,牵扯了好几万市民。那时候,6.8亿可不是小数目,很多老百姓把攒了一辈子的钱砸进去,从几千块到几十万不等,结果全打了水漂。公司老板姚林辉一看大事不妙,先跑国外躲风头,后来回国后自杀了,留下一堆烂账没人管。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,愤怒值直接拉满,市委大楼就成了他们发泄的地方。
    张昌平上任那天,车队直接被堵在门外,进都进不去。横幅上写着“还我血汗钱”,口号喊得震天响,场面一度失控。他心里清楚,这事处理不好,不光政府脸面挂不住,社会乱子可能更大。可他没慌,也没躲,立马撸起袖子干。
    张昌平当天就开了紧急会,把市里相关部门的头头脑脑叫来,把情况摸了个底。他定了三条路子:第一,让政法委牵头,公检法赶紧依法查案;第二,开通信访渠道,听听老百姓到底想要啥;第三,把富盛公司剩下的资产清算变现,能还多少是多少,别让老百姓彻底绝望。
    他动作快得很,亲自跟受害市民代表见面,听他们哭诉,承诺政府一定尽力解决。专案组也加班加点,把涉案的坏家伙依法收拾了。不到半年,富盛公司的资产清算出了结果,还了41.6%的钱,虽然没全补上窟窿,但好歹让不少人缓了口气。市民的情绪慢慢稳下来,社会秩序也恢复了正常。
    这波操作,张昌平算是站稳了脚跟。老百姓看他不是光说不练的官,信任感蹭蹭往上涨。可这只是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坎儿,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。
    1998年8月,岳阳撞上了特大洪灾。长江水位飙到35.94米,破了历史纪录,1068公里的大堤随时可能扛不住。张昌平临危受命,亲自上阵指挥抗洪。他带着80万军民没日没夜地守堤,自己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嗓子喊哑了,腿跑肿了。整整两个多月,硬是把大堤保住了,岳阳没被洪水吞没。这表现不光让岳阳人服气,全国人民都竖大拇指。
    在岳阳的这两年,张昌平用实打实的成绩证明了自己。2000年,他调到福建厦门当市委副书记,后来升了市长,管起了厦门的大摊子。2013年,他又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十八届中纪委委员,站上了国家决策和监督的舞台。从基层到高层,他一步一个脚印,靠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真心。
    张昌平这人,没啥花架子,但特别能扛事。非法集资那摊子,谁碰谁烫手,他硬是接过来收拾得有模有样;抗洪救灾那阵子,他不坐办公室,天天泡在堤上,跟老百姓一起扛沙袋。这种领导,不是光靠嘴皮子,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。
    再说那次非法集资的事儿,41.6%的兑付率听着不高,但在那年头,能从一堆烂账里抠出这么多钱,还真不容易。老百姓也不是不讲理,看你真干活,他们就认你。抗洪那次也一样,他不光是指挥,还带头冲在前头,谁看了不得说一句“服气”?
    张昌平的故事,其实挺接地气的。他上任遇到的那些破事儿,搁谁身上都头大,可他没被吓倒,反而越干越有劲。从非法集资到抗洪救灾,他每次都能找到关键点,下手快准狠。这说明啥?一个当官的,光会喊口号没用,得有真本事,能解决问题,老百姓才会买账。
    再看看他后来的路,从岳阳到厦门,再到全国人大和中纪委,一路走得稳稳当当。这不是运气,是实力。他在基层摔打出来的经验,到了哪都用得上。尤其是那股为民解难的劲头,从头到尾没变过。
    老百姓咋看他?说白了,就是觉得他靠谱。非法集资那会儿,有人丢了半辈子积蓄,恨不得跟政府拼命,可张昌平站出来扛了事儿,还真还了点钱,多少人心里有了底。抗洪那次,他带着大家守住大堤,保住家家户户的命根子,谁不感激?这种人,不是高高在上的官,而是实实在在干活的领导。#MCN微伙伴计划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