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湖南岳阳临湘市艳飞砖厂5名智力障碍工人被警方解救,涉事负责人被依法惩处

岳阳 更新于:2025-10-09 02:09
  • 希望之光9947
    2025年6月湖南岳阳临湘市艳飞砖厂传出消息,警方解救出5名智力障碍工人,涉事负责人被依法控制。

    以下为记者调查梳理的事实与线索。
    一说起这事,谁都会气得冒烟,尤其是那些从事基层执法与社工的人,他们已经见过太多变形的“好意”。记者沿着一条并不宽的乡村水泥路走进临湘,一个村民指着砖厂的围墙说,工头就在那里发“招工信息”,常到集市、广场和网络小群里转发,喊的是“包吃住、来干活就行”。表面上看是临时工招募,实际上很多人被村里老人或亲属带走,回家的自由被限制,工资经常被层层克扣。

    在厂里,工人们住在简陋的宿舍,院子里堆着半干的泥砖,阳光下空气里常带着灰尘味。厂里的作息是机械的,天没亮就起床,午休也短,冬天手脚冰凉也少见加衣,几乎没有医疗或法律知识的普及。几位接受走访的亲属说,工头常常以“能学一门手艺”为由把智力障碍的亲人带走,承诺将来给报酬,可兑现得很少,报酬往往由中间人分走,留给工人的只是最基本的吃食。
    监督的薄弱有多方面原因:基层部门职责交叉、信息共享不畅、对残障人士劳动状况的常态化检查缺失,以及执法资源有限。还有一个细节很关键,很多用工信息通过私密的社交圈或小程序传播,外人难以察觉,举报往往在事发后才成为线索。这些都让监管从被动出警变成了事后补救,遏制不了“黑色链条”的延伸。

    在调查过程中,几家民间组织也提供了线索。他们说,想要真正防止类似事件,不能只靠一次次的解救,更需要把关注点前移:建立残障人士就业溯源机制、规范中介行为、对长期雇佣关系进行定期复核;同时加强对偏远劳动力市场的巡查,对活跃在网络上的劳务中介进行实名监管。想法很多,但落实起来,既需要法纪也需要人手,更需要基层社区的参与。
    回头看那些被解救的人,他们多数希望回到熟悉的村庄,过有尊严的生活,而不是被“照顾”成廉价劳力。记者离开临湘时,夜色里砖厂的烟囱还在冒气,留给人的不是解脱后的欢呼,而是一种沉默的等待:制度什么时候能把漏洞补上,能不能让被裹挟的人真正有选择权?监管到底要多久才能真正落实到位?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